一、新北公司概况
福州新北生化工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系中外合作企业。 公司总经理丁友玲高级工程师,原为福建省药品检验所副主任药师。她是国际细菌内毒素协会会员,也是国内研制鲎试剂最早的开发者之一。为使我国鲎试剂能赶超世界水平,她两次东渡日本,在鲎血液研究国际权威岩永贞昭教授门下学习,并多次在国际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公司购置了国外先进的设备,并采用日本最新技术和gmp的规范化管理。拥有符合gmp要求的无菌无尘整体一万级,局部一百级的生产车间。由一批名牌大学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各项生产开发工作。能生产出与国际同类高质量产品相媲美的一流生物试剂。
公司于1997年11月17日取得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于1997年12月10日获卫生部药准字号许可证,证号为(97)卫药sj-01号。2000年经省药品质量监督局重新验收后,重新发放药品生产许可证,证号为闽tw20010026。
公司于1997年开始研制高灵敏度定量鲎试剂,并于1999年通过了福建省科技厅主持召开的鉴定会的鉴定。产品被该会专家认定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该产品经日本厚生省国立卫生试验所大阪支所检测,符合日本药局方规定;该产品经天津市药品检验所检测,符合中国2000年版药典标准。公司研制生产的高灵敏度定量鲎试剂产品获得2000年度福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福建省科技厅2001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该项目被评为福建省重点新产品项目和国家科学技术部等五部委联合颁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
二、公司规模及产品
公司目前生产规模达年产量200万支,包括装量为0.1ml/支、0.5ml/支、1ml/瓶、3ml/瓶、5ml/瓶等产品。
产品分为凝胶化鲎试剂、比浊定量鲎试剂、隐g因子鲎试剂,同时生产配套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ces)和细菌内毒素含量低于0.03eu/ml的细菌内毒素试验溶解水。
三、公司的市场状况
由于福州新北生化工业有限公司具有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gmp规范管理以及一支高素质技术力量,因此,它的产品具有稳定性好、支间差异小、抗干扰性强等优点。一经问世,深受用户青睐。从1998年开始产品在中国市场广泛销售,年销售额增长率为30%。至2001年底,本公司已占领中国三分之一的市场。客户分布北至东北三省,南至海南岛,西至新疆自治区以及东至东南沿海各省。主要对象为各生产注射剂的制药厂,生物制品研究所和各省、地、市药品检验所。我们认为鲎试剂是一种新生事物,在扩大应用上还有许多要探讨的课题,因此公司还采取电话联系和派有一定技术知识的业务员访问客户的形式,同客户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研究,不断改进质量以适应市场需要。
有些客户,由于没有掌握好技术,在操作上出问题时,我司还派质检员前往现场,直接复核标定,并对他们操作进行指导。
我司还同一些省药品检验所服务公司联手,销售我们产品。
四、公司原材料基地
公司采用东方鲎(tachypleus amebocyte lysate)抽血,本公司已建立符合gmp条件的抽血基地,每年夏季6-8月到该基地采鲎血。该基地在海边设有天然鲎放养池。因此采集的鲎血液无污染。同时,我们将限制每匹鲎抽血量,抽完血后回归大海,使我国鲎资源得到保护。
五、中国市场前景
美国药典已规定800多种药品的热原检测项目一定要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简称鲎法),而我国目前2002年版药典才规定67种,我国药品管理要与国际接轨。因此目前每年正在不断增加中。2003年的药典增补版中将增加100多种。我国是十二亿人口的大国,虽然2000版药典仅有67种药品规定使用鲎法,但以后每年将增加100多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国内市场容量为每年600万支(0.1ml/支),销售额为每年1800万元。假设以每5年计算一次增加市场份额,到2020年市场容量将达3900万支(0.1ml/支),销售额将为1.1亿元。
来源:招商网络
福州高新区1991年获批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下辖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等科技园区。2013年起托管闽侯县南屿镇和上街镇建平、厚庭、新洲、马排和马保五村,2022年起托管仓山区建新镇冠洲村、红江村(生产队),托管区域总面积约185平方公里。区位交通:地处福州中心城区西南侧,与主城区仅一江之隔,东临乌龙江,西倚旗山,毗邻福州地区大学城;地铁2号线和4座大桥连接市区,三环、福银、福诏等城市快线环绕周边,与空港、码头构成“一小时交通圈”,区位禀赋独特。发挥毗邻大学城高校约20万青年人才资源优势,为创新驱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宜学、宜研、宜业、宜居、宜游形象逐步塑造。科技创新:发挥“试验田”作用,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城、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和科创走廊,出台引才、产学研、科技创新等系列扶持政策,引进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中国福建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闽都创新实验室)、海峡实验室(福建省柔性电子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福耀科技大学(暂名)等创新龙头,获认定各类人才约800人。落地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审查协作分中心、中国(福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福州技术转移等公共服务平台,入驻中国(福州)留学人员创业园、博思创业园、闽台大学生“三创”园等国家和省、市级孵化器、众创空间近30家,集聚青年创客约5000人,海西创新创业基地品牌效应不断凸显。产业发展:围绕“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目标,深入实施“高企扶持”“瞪羚培育”“总部引进”等行动计划,深化“管委会+公司”和高标准厂房招商、基金招商、联合招商等举措创新,引进高新技术企业400多家。建成软件产业园、区块链产业园、紫光科技园、星网锐捷科技园等特色园中园,加快建设光电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平台。已注册各类企业1.3万多家,初步形成以数字经济为核心、光电、生物医药产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121X”产业格局。发展规划:坚持用县区全面职能和园区灵活政策服务企业群众,以高效率体制机制引领高质量发展,不断磨合县区、园区“双重管理”体制,全力构建“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扁平化管理模式,探索形成“一区多园”、校地共建、协同创新等高质量发展路径。2021年,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中,结构优化和产业价值链指标排名第17位,绿色发展和宜居包容性指标第10位,先后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国家光电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国家科技资源支撑型创新创业特色载体、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等荣誉。
园区动态 优惠政策全部
招商资讯
载体信息
产业园区
优惠政策
研究报告
项目播报